淮南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方案
為貫徹落實市委辦公室、市政府辦公室《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方案》(淮辦發〔2021〕17號),不斷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,根據國務院《社會救助暫行辦法》(國務院令第649號)、《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辦法》(省政府令268號)和省、市民生工程有關要求,結合我市實際,制定本實施方案。
一、目標任務
不斷完善低保制度,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低保范圍,做到應保盡保。加強動態管理,切實做到保障對象有進有出、補助水平有升有降。做到低保制度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,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。
二、實施內容
(一)保障范圍
持有我市常住戶口的居民,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我市低保標準,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有關規定條件的,通過審核確認程序,可以獲得低保。
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,可以單獨提出申請:
1.低保邊緣家庭中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重度殘疾人;
2.低保邊緣家庭中患有當地有關部門認定的重特大疾病的人員;
3.脫離家庭、在宗教場所居住三年以上(含三年)的生活困難的宗教教職人員;
4.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員。
低保邊緣家庭是指不符合低保、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,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低保標準1.5倍,且財產狀況符合相關規定的家庭。
本方案中的重度殘疾人是指持有一、二級殘疾證和三級智力殘疾證、三級精神殘疾證的人員。
(二)保障標準
最低生活保障標準,由淮南市人民政府確定。對獲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A類、B類人員,分別按不低于其本人低保補助水平的30%、20%增發低保金。同時符合兩項以上條件的對象按照就高原則核定低保金,不重復獲得。
(三)申請認定
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居民申請,鄉鎮人民政府(街道辦事處)受理、初審、審核確認的程序實施。申請低保以家庭為單位,由申請家庭確定一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作為申請人,向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(街道辦事處)提出書面申請;符合居住地辦理條件的向實際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(街道辦事處)提出書面申請;也可通過“淮南民政”微信公眾號、皖事通APP等網上受理平臺提出申請。具體申請、確認程序按照《淮南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細則》(淮民〔2021〕116號)規定執行。
(四)動態管理
鄉鎮人民政府(街道辦事處)要對低保家庭開展定期核查。A、B類家庭,每年核查一次;C類家庭,每半年核查一次。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,核查期限可以適當延長。鄉鎮人民政府(街道辦事處)應當根據低保家庭的人口、收支、財產等變化情況,及時作出增發、減發、停發低保金決定。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明確職責分工。各級民政、財政部門要各負其責,加強溝通協調,定期會商交流情況,研究解決存在問題。民政部門牽頭統籌負責最低生活保障工作。財政部門做好相關資金保障工作,按規定將最低生活保障資金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經費統籌納入財政預算。
(二)加強資金統籌。各級財政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,推進社會救助資金統籌使用,盤活財政存量資金,優化財政支出結構,提升資金使用效益。各級財政、民政部門要加強資金使用管理情況檢查,確保資金使用安全、管理規范。
(三)強化考核監督。建立健全低保績效評價考核體系,加大對低保制度的督促檢查力度,加強社會監督,增強約束力和工作透明度。健全責任追究機制,嚴肅查處擠占、挪用、虛報、冒領低保資金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。

- 上一篇:淮南市戶口遷移登記規范(2023版)
- 下一篇:淮南市市長質量獎管理辦法